經文:士師記11章29-33節
以色列人的悲哀 士師記裡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見以色列人背離神,這一次更是誇張,第十章描寫他們不只轉而去拜巴力,還拜亞斯他錄、亞蘭的神、西頓的神、摩押的神、亞捫人的神、非利士的神。後來,在沒有神的保守下,他們被非利士人跟亞捫人侵略;以色列人再一次來到耶和華的面前,祈求祂的寬恕與拯救 (士10:10-14)。 同時,以色列人也想到了一個大能的勇士--耶弗他,可是,他是妓女的兒子,而且曾經因為父家產業的問題,被人趕出去,流落在外。以色列人的長老前去尋找他,希望他能夠回來成為以色列人的元帥,帶領他們跟亞捫人做戰。 (士11:7)從這裡我們看見以色列人真是悲哀!在他們一切順利的時候,就忘記神,結果在遇到困難時,才反過來要尋求幫助。 人算?天算! 「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的身上」(11:29),從過去兩個士師俄陀聶與基甸的故事中,我們可以確定這場戰爭一定會勝利,只是,這裡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,就是耶弗他向神許願了。「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, 我從亞捫人那裏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,無論甚麼人,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,就必歸你,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。」(11:30-31) 就在耶弗他打敗了亞捫人凱旋歸來時,遠遠有人從他家門拿著鼓出來跳舞迎接他。他一看,不妙,出來的第一人竟然是他最深愛的獨生女。這是耶弗他的悲劇故事,他在任作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年限並不長,他僅做士師六年,就過世了。 耶弗他的悲哀 身為一個妓女的兒子,耶弗他是一個對自己身分地位極其自卑的人,他深怕這次回以色列,如果沒有完成這些過去趕走他的人所交付的期盼,他將再一次的被趕逐而失去身分。因此,他向神許了一個願,以確保他能夠真正打勝戰。但他的「許願」可說是沒有必要的,因為在他許願之前,神的靈已經降在他的身上,表示勝利是有保障的。 從人的角度來看,耶弗他許願,表示他極度缺乏安全感。他是一個曾被自己的百姓離棄的人,現在,他卻要將自己的前途都交在一位看不見、摸不著,又高深得不可莫測的神,難怪他要用「許願」的方法來換取神的保證! 事實上耶弗他所考量的,是他自己能否在以色列百姓中取得地位與認同,所以在這場與亞捫人的戰役中,他非取得勝利不可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耶弗他的起誓或許對他而言,是關乎自己將來的生命,他的心裡想著的,可能是他要如何鞏固他的地位,所以他需要萬全的保證,即使已有耶和華的靈在他身上,他仍然立一個誓約,來換取這個保證。 信仰的反省 在整個誓約的事件中,神似乎沉默以對;神本來就有祂應許的保守,但耶弗他卻擅自做出一些舉動,以致於造成犧牲女兒的悲劇。促使他立下誓願的原因,可能建基在受到摩洛宗教的影響。這個宗教在崇拜的儀式上,有一種以願還願的方式,而他的手段是透過將動物焚燒獻祭而成,除此之外,如果人想要達成願望的心意強烈,他可以用焚燒自己兒女的方式,來換取願望必成。 宗教的形成的確帶來了社會文化的現象,如同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,周圍多神的信仰文化影響,就成為其一神信仰文化的嚴重挑戰。安定迦南後代的以色列人,對自身的信仰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,以致於他們以為耶和華只是眾神中的一位,因此就另拜他神。從摩西開始,就一再的強調耶和華為獨一真神,這是為了要區別於其他不同的宗教信仰,免於偶像的崇拜。 信仰不是交易 在台灣的一些信仰現象當中,常常可以看見,讓我中樂透,我就奉獻一齣戲給神明看,不然就將神像斷手斷腳。甚至,有靈驗的才去拜,沒有靈驗的換神拜。事實上,類似的信仰現象,也會發生在基督教會中。 「有燒香,有保佑。」這樣的行為似乎是一種交易,人跟神的相處原則,就像是一種對價關係,彼此給予對方什麼,就回以同樣的等值得回報。這種對價的信仰型態,並非基督信仰的本質。基督徒的信仰,不是一種你好我好的相對原則,反而是一種單向原則,這個單向,就是由神出發尋找人。因此,基督信仰的本質,應該是人在苦難中被尋見,而神也無條件的陪伴人去經歷苦難。 耶弗他以為用交易式的方法,可以獲得從神來的擔保,可惜他沒有體認到他所信仰的這位神,是拯救的神,不是那種對價交易關係的神。這種無條件的待人方式,在十字架事件表露的最無遺。耶弗他以獻上人為祭,來換取地位跟勝利,但卻造就了更大的遺憾;但神獻上了自己的獨生子耶穌,卻換來了我們的罪得赦免與生命的重生。這正是基督教的本質,神無條件的包容。因此,人在這當中,是無法靠自己誇耀什麼的,一切都是神的作為,人該做的,就是盡自己的本分,然後經驗神應許的成就。 Comments are closed.
|
證道摘要
Sermon Summary 蔡尚男 牧師
Rev. Shang-Nan Tsai 存檔|Archives
April 2020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