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創世記十八章16-22節
朋友的定義是甚麼?若以我們自己的標準來看,神與人能否成為真正的朋友? 人神為友 人和神彼此建立友情這觀念乃源於神自己,若不是神先說「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」(約15:14),否則沒有人能妄稱自己是神的朋友。無限的神和有限的人為甚麼可以成為朋友,是因為神起初創造的時候,乃是按祂自己的形象造人。然而人類因犯罪而失去這形象,所以神現在正照自己的形象--藉由耶穌基督重新造人。 今日的經文「耶和華說,我所要作的事,豈可瞞着亞伯拉罕呢?」( 創18:17)神既然是萬有的主宰,怎會說祂所作的事怎可瞞着亞伯拉罕?好像亞伯拉罕的地位與神是平等?這問題很有意思,這表達了天上的父神可以跟敬畏祂、又與祂親近的人像朋友一般,被神看作是知心好友。創世記的經文雖未明文提到“朋友”這個字,卻在語意中有這樣的涵義。「我們的神啊…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嗎?」” (志下20:7,賽41:8,雅2:23)從列王時代到新約的使徒時代,亞伯拉罕一直被神尊為“朋友。這當然是亞伯拉罕的尊榮,也是神的恩典。 神喜愛、人尊重的人 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,但我們看他的一生並不像摩西、大衛那麼轟轟烈烈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…;大衛王身經百戰,奠定以色列國的根基。而亞伯拉罕最轟動的,不過是動用了家養的壯丁318人,擊敗四王聯軍,救了自己的姪兒羅得,這只是為家族、部落間的一場戰爭。然而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、神的朋友,無論猶太人或外邦的基督徒甚至回教徒都尊敬他。可見他被神公認是知心朋友,這可說是無限光榮!在這二千年的新世紀時代,人與人之間,就算是夫妻,父子之間,也會互會隱瞞,為甚麼神會這麼尊重,這麼信任亞伯拉罕呢?v17「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?」這短短的一句話,證明亞伯拉罕在神眼中有多大分量! 亞伯拉罕的信心 亞伯拉罕信心可貴的地方,在於他的時代是個背叛神的世代。那時代的人其時跟現代人的觀念一樣,憑人的學識、才能,要高舉人過於高舉神。從挪亞方舟之後,人類很快就敗壞到要建造一座通天的巴別塔,要跟神一比高下的地步。按當時的科學知識來說,等於現今的太空探測。當時含的兒子古實,迦南,寧錄,和他們的子孫所建的若干大城,如:示拿,尼尼微,所多瑪,蛾摩拉,都是背逆神的名城。(創10:6-20)亞伯拉罕卻在這樣的大潮流中,憑信心照神的旨意離開本鄉本族到神的應許地去。這一舉動,絕不下於挪亞造方舟的信心,因為在他所處的潮流中,他是個非常孤立無助的人,不像現今信主的人有一大群弟兄姊妹相助。「約書亞對眾民說:「耶和華─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:『古時你們的列祖,就是亞伯拉罕和拿鶴的父親他拉,住在大河那邊事奉別神」(書24:2)他的父親不願離開事奉別神之地,他的另一兄弟拿鶴,始終住在米所波大米。亞伯拉罕憑信心回應神的呼召,離開本地,本族到了完全陌生的迦南地,他憑信心而仰望的是天上更美的家鄉 (來11:8-16)。在完全孤立環境中反使他成為一個常親近神,知道神心意的人。你我覺得在奔走十字架的路上孤單嗎?那正是許多古代信心偉人留下的腳蹤。無論挪亞、亞伯拉罕、大先知以利亞也都是如此,他們不被世人接納,卻是知道神心意的人! 與神心意相通 亞伯拉罕與神之間如何顯得心意相通?神只不過告訴他所多瑪,蛾摩拉的罪已惡貫滿盈,到了神要執行公義報應的日子。把這樣的消息告訴亞伯拉罕時,神並未說明祂的用意,亞伯拉罕卻已經明白,立即為所多瑪禱告。他求問神說,若那城有五十個義人,可為那五十個義人的緣故饒恕其中的人嗎?神答應了,但那城沒有五十個義人,他繼續禱告直到說那城若有十個義人如何?可惜那城竟沒有十個義人。他的祈求雖可算認真而盡力,而神每次都答應了他,但卻未達到神可以成就他所求的地步,因那城連十個義人也沒有! 亞伯拉罕始終未提到他有個姪兒羅得住在所多瑪,但很奇怪的是:神卻差派兩個天使到所多瑪,把羅得一家救了出來。新約彼得書信中也特別提到這一件事說:「又判定所多瑪,蛾摩拉,將二城傾覆,焚燒成灰,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鑑戒。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。」(彼後2:6-7) 亞伯拉罕與神之間有心靈的相通和從心靈深處的認識。身為基督徒應常持清潔的良心,心靈眼睛明亮,屬靈的悟性不斷更新,就能察驗甚麼是神善良的旨意了。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12:12)神若不能和祂的子民輕鬆自如、不拘形式地彼此相交,神是不會滿足的。神的真正朋友可以在祂面前絕對信任祂,愛神的人大可在神面前泰然自若。 活在這個尖端的資訊年代,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機會看起來好像越來越多,但並不表示彼此越來越重情義道德。相反地,人變得越來越冷酷,越來越孤單!人的心裡一個最害怕的東西,就是孤單;人的另一個矛盾,就是既害怕獨處又害怕去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。只好將自己關起來,面對著電腦的螢光幕,拼命與網友交談和發表意見,但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與人面對面相處。
現代人的巴別塔 巴別--就是變亂的意思:過去人類被神用不同的言語分開了,但文明科技的進步使人逐漸再連合起來。最利害的,莫過現今的電腦科技,將人的思想集中,簡單的電腦語言成為溝通的橋樑,人可以藉著電腦網絡,將世界各種不同言語、思想、文化科技等融合在一起。有一暢銷本書”世界是平的 ” The World Is Flat: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" 書中主要的論題是「世界正被抹平」,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。作者 Thomas L. Friedman 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,諸如手機、網路、開放源代碼程式……等,而產生的。過去零售店已被大賣場 Walmar、Costco 取代了,許多族群部落慢慢失去原來的語言、文化的特殊性。這是一個新世代的來臨,但令人擔憂的是當全球化消弭了人類彼此的差異性後,人們又開始否定神的權柄,會說:「來吧!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,塔頂通天,為要傳揚我們的名,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。」於是一個新的巴別塔就在人的驕傲中悄悄地被建造起來。 聖經作者認為人建造巴別塔是基於一種高傲的心理,而這高傲的心理正是人與神關係破裂的原因。巴別塔的故事是人與神衝突、對立的一個頂點。11:4人說:「來吧!....我們來傳揚我們的名」。但上帝卻說:「來吧,我們下去便亂他們的口音。」(v7)兩者形成強烈的對立。其實巴別城的建造在在張顯人的驕傲與恐懼。 人的驕傲 建造巴別塔是人類集體的努力,其出發點不是為了榮耀神的聖名,而是為了傳揚人類的名聲。巴別塔好比是人類名望的紀念碑,世上許多強大的權勢都想在地面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偉大的光榮記號。套一句世界拳王阿里曾經說過:我太偉大了,所以很難謙卑。」人若自高自大,標榜「人定勝天」,忘了自己是誰時,就會愚昧的想超越上帝。 人的恐懼 除了虛榮高傲,巴別塔的故事也顯露出人類另一種心理;對於分散的恐懼。關於這一點亞洲神學家宋泉盛博士Dr. CS Song有極深入的剖析。他說:「與其說建造巴別塔是基於人類狂傲的心理,不如說是出於恐懼的心理」。故事中最關建興的一句話不是「傳揚我們的名」而是「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。」這種對於分散全地的恐懼,與神創造人類時,給人的使命「要生養眾多,遍滿地面」正好背道而馳。 隔閡的城牆 一但人建了巴別城,也就有了城牆;有了城牆就可以保護牆內的人,使他們不會四處分散;可是這到城牆同時也把裡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分開來。裡面的人出不去,外面的人進不來,如此一來這一道牆,變成一個排外性、排他性的圍牆。 合一的力量 親愛的兄姊,你是否從這裡感受到神變亂人的口音,分散人到世界各地的美意?神不只審判人類高傲的罪性,同時向人類恐懼的心靈提出挑戰。祂要人類不要安於「一種語言、一個族群」,而要使人類的文化多元而且豐富,使人類能從不同族群的差異性中,學習謙卑的功課。人類經過幾千年的分散與隔離之後,終在兩千年前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功能,讓不同語言文化的種族可以藉著與神復合,更靠著聖靈的力量,在神面前合一了。 「合一」這力量,一方面可以榮耀神,但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對抗神的力量。從啟示錄的教導中,神要將人類終止,也是因著人類被罪的勢力統一了,人不能敬拜神,於是將來神也要干預人類的未來歷史。(「合一」與「統一」不一樣;「合一」是心志上的行動,「統一」是外體上的表現)保羅勸勉教會要同心和合意地多作主工、興旺福音,是將「合一」的力量,成為榮耀神的力量。教會可以從聖經裡看到神的作為,明白如何能討神喜悅,同心合一地服事祂,而不是利用合一的力量再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高塔來張顯自己,不歸榮耀給神。 |
證道摘要
Sermon Summary 蔡尚男 牧師
Rev. Shang-Nan Tsai 存檔|Archives
April 2020
|